创新事业凝聚创新人才

2017-02-24 13:10:55 来源:

0浏览 评论0

【强国密码】

创新事业凝聚创新人才

——全国高新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综述

名词解释

国家高新区

全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是中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创新事业凝聚创新人才

天津滨海新区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广阔空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国家高新区是科技资源的集聚地,也是创新人才的孵化器,在建设人才强国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国家高新区以其自主创新的成就,堪称国家名片。

多年来,全国高新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高精尖人才持续会聚

2016年年底,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蓝光英诺公司宣布,科学家成功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令人欣喜的是,术后1个月,打印血管已与恒河猴自身腹主动脉融为一体。截至目前,这只幸运的恒河猴身体健康。

3D打印血管技术可以弥补人类捐献器官的短缺,此项成果迅速引起国际关注。英国邓迪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库斯基耶里爵士称:“这将改变再生医学的发展之路”,他在多次访问这支科研团队后表示:“他们的技术比西方领先很多。”

这项成果的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和负责3D生物打印机制造的周惠兴教授,均是国家“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包括康裕建在内,成都高新区聚集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已达102人。2016年12月,这里还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开创性引进了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毕晓普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才团队,分别建立研究院(所)进行成果转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高端人才选择到中国的高新区创新创业。2016年,苏州高新区人才引进再创新高,全年共审核通过人才引进落户1182人,较2015年增长了97.66%。引进人才队伍呈现高学历、专业化、高技能的特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91%,理工类专业人才约占引进人才的80%以上,与高新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匹配度高。根据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共吸引留学归国人员10.9万人,引进外籍专家1.3万人,在全国高新区的从业者中,有82.2万名硕士、8.9万名博士。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密度分别为全国的2.7倍和14.6倍。而在创新成果产出方面,全国高新区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9倍和8.5倍。

创新事业凝聚创新人才

中关村人才新政让外国人才顺利拿到中国绿卡。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人才政策不断创新

2016年,为解决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短板”问题,吉林高新区抓住建设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研究出台了《建设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吸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入区。已成功引进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领项目团队入区开展项目研发和产业化。

从诞生之日起,国家高新区就把人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2016年以来,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各高新区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相继推出人才新政,极大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潜能与活力。

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大胆实施张江专项政策100条,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服务、培养机制,构建连接22个分园的人才服务网络,率先落实海外人才出入境新政,在全球布局海外人才预孵化基地,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与全球23家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及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社会资本无缝对接的全链条项目加人才引进服务网络。

“上海张江要做‘五有’园区。”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创新促进处处长马文刚列出了五个“有”:有世界级人才、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发机构、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有不断自主创新的成果。“前四个‘有’是手段,不断产生自主创新的成果是目的,如此才能真正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马文刚说。

在苏州高新区,2016年9月1日起开始通过取消婚育证明、简化社保证明、简化提交材料、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推行网上办公及查询等公共服务措施,全面优化人才引进落户办事流程,建立了人才引进落户“快车道”,提高了经办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为吸引高层次专家学者落户,烟台高新区充分发挥全国首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完善“蓝海英才计划”等系列引才聚才政策。目前,全国第三家“千人计划”创业服务中心已落户烟台高新区,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即将投入运营。近年来,烟台高新区还全面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欧美同学会、中国侨联、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等机构联系合作,先后组织开展赴北京、深圳等国内人才密集城市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家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石家庄高新区为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陆续出台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扶持政策》《人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每年由区预算安排6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目前,该高新区已拥有3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9个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高新区唯一创新中国智库院士调研基地以及9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湘潭高新区则先后出台了《湘潭高新区人才奖励办法》《湘潭高新区人才强区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人才+资金”三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不仅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8所省内高校和院所建立了定期走访会商机制,还成立高端人才和项目的“搜采器”,开发专家项目数据信息库,积极对接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通过这条“人才高速通道”,德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湖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谭成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徐隆亚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汇聚在此,挺起了“湘潭高新”科技创新的脊梁。

创新“引擎”带动创新事业

人才的聚集,也带来了新思想、新商业模式的汇入。如今,中关村的下一代互联网、上海张江的集成电路、武汉东湖的光通信、深圳的通信设备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物联网、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业态也在国家高新区内不断涌现。

有目共睹,国家高新区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从多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2015年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和培育了一批众创空间,新型创业载体蓬勃有序发展,集“研发、孵化、服务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组织持续涌现,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增长近一倍,147家国家高新区共拥有众创空间1074家,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230家,逐渐形成了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优势。

华为、联想、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响亮的企业名字,都是从高新区走出来的。如今,他们都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最闪耀的品牌。大批创新型企业借助高新区凝聚起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不仅在传统竞争规则下利润微薄的“红海市场”中,开辟出仅供自己航行的“蓝海市场”,而且通过人才、产业组织的传递,在全国辐射出爆发式成长的原创新兴产业。2015年,全国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6.5万亿元,净利润达1.6万亿元,为国家贡献税金1.4万亿元,这三项数据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8.8%、17.4%和19.8%。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国家高新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科技投入水平最高、新技术新产品及专利产出最多的区域,已是一个当仁不让的强劲创新“引擎”。

“创新,始终是高新区的灵魂所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通讯说,“在这片创造传奇和精彩的热土上,各类人才都将找到展翅高飞的平台,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泉网视频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读图